数据库教程:MySQL配置文件my.cnf优化详解(mysql5.5)分享

MySQL5.5.13

参数说明:

[client]

character-set-server=utf8

port=3306

socket=/data/mysql/3306/mysql.sock

[mysqld]

character-set-server=utf8

user=mysql

port=3306

socket=/data/mysql/3306/mysql.sock

basedir=/usr/local/webserver/mysql

datadir=/data/mysql/3306/data

log-error=/data/mysql/3306/mysql_error.log

pid-file=/data/mysql/3306/mysql.pid

#table_cache参数设置表高速缓存的数目。每个连接进来,都会至少打开一个表缓存。#因此,table_cache的大小应与max_connections的设置有关。例如,对于200个#并行运行的连接,应该让表的缓存至少有200×N,这里N是应用可以执行的查询#的一个联接中表的最大数量。此外,还需要为临时表和文件保留一些额外的文件描述符。

#当Mysql访问一个表时,如果该表在缓存中已经被打开,则可以直接访问缓存;如果#还没有被缓存,但是在Mysql表缓冲区中还有空间,那么这个表就被打开并放入表缓#冲区;如果表缓存满了,则会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当前未用的表释放,或者临时扩大表缓存来存放,使用表缓存的好处是可以更快速地访问表中的内容。执行flushtables会#清空缓存的内容。一般来说,可以通过查看数据库运行峰值时间的状态值Open_tables#和Opened_tables,判断是否需要增加table_cache的值(其中open_tables是当#前打开的表的数量,Opened_tables则是已经打开的表的数量)。即如果open_tables接近table_cache的时候,并且Opened_tables这个值在逐步增加,那就要考虑增加这个#值的大小了。还有就是Table_locks_waited比较高的时候,也需要增加table_cache。

open_files_limit=10240

table_cache=512

#非动态变量,需要重启服务

#指定MySQL可能的连接数量。当MySQL主线程在很短的时间内接收到非常多的连接请求,该参数生效,主线程花费很短的时间检查连接并且启动一个新线程。back_log参数的值指出在MySQL暂时停止响应新请求之前的短时间内多少个请求可以被存在堆栈中。如果系统在一个短时间内有很多连接,则需要增大该参数的值,该参数值指定到来的TCP/IP连接的侦听队列的大小。不同的操作系统在这个队列大小上有它自己的限制。试图设定back_log高于你的操作系统的限制将是无效的。默认值为50。对于Linux系统推荐设置为小于512的整数。

back_log=600

#MySQL允许最大连接数

max_connections=5000

#可以允许多少个错误连接

max_connect_errors=6000

#使用–skip-external-lockingMySQL选项以避免外部锁定。该选项默认开启

external-locking=FALSE

#设置最大包,限制server接受的数据包大小,避免超长SQL的执行有问题默认值为16M,当MySQL客户端或mysqld服务器收到大于max_allowed_packet字节的信息包时,将发出“信息包过大”错误,并关闭连接。对于某些客户端,如果通信信息包过大,在执行查询期间,可能会遇到“丢失与MySQL服务器的连接”错误。默认值16M。

#dev-doc:https://dev.mysql.com/doc/refman/5.5/en/packet-too-large.html

max_allowed_packet=32M

#Sort_Buffer_Size是一个connection级参数,在每个connection(session)第一次需要使用这个buffer的时候,一次性分配设置的内存。

#Sort_Buffer_Size并不是越大越好,由于是connection级的参数,过大的设置+高并发可能会耗尽系统内存资源。例如:500个连接将会消耗500*sort_buffer_size(8M)=4G内存

#Sort_Buffer_Size超过2KB的时候,就会使用mmap()而不是malloc()来进行内存分配,导致效率降低。

#技术导读https://blog.webshuo.com/2011/02/16/mysql-sort_buffer_size/

#dev-doc:https://dev.mysql.com/doc/refman/5.5/en/server-parameters.html

#explainselect*fromtablewhereorderlimit;出现filesort

#属重点优化参数

sort_buffer_size=8M

#用于表间关联缓存的大小

join_buffer_size=1M

#服务器线程缓存这个值表示可以重新利用保存在缓存中线程的数量,当断开连接时如果缓存中还有空间,那么客户端的线程将被放到缓存中,如果线程重新被请求,那么请求将从缓存中读取,如果缓存中是空的或者是新的请求,那么这个线程将被重新创建,如果有很多新的线程,增加这个值可以改善系统性能.通过比较Connections和Threads_created状态的变量,可以看到这个变量的作用

thread_cache_size=300

#设置thread_concurrency的值的正确与否,对mysql的性能影响很大,在多个cpu(或多核)的情况下,错误设置了thread_concurrency的值,会导致mysql不能充分利用多cpu(或多核),出现同一时刻只能一个cpu(或核)在工作的情况。thread_concurrency应设为CPU核数的2倍.比如有一个双核的CPU,那么thread_concurrency的应该为4;2个双核的cpu,thread_concurrency的值应为8

#属重点优化参数

thread_concurrency=8

#对于使用MySQL的用户,对于这个变量大家一定不会陌生。前几年的MyISAM引擎优化中,这个参数也是一个重要的优化参数。但随着发展,这个参数也爆露出来一些问题。机器的内存越来越大,人们也都习惯性的把以前有用的参数分配的值越来越大。这个参数加大后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。我们首先分析一下query_cache_size的工作原理:一个SELECT查询在DB中工作后,DB会把该语句缓存下来,当同样的一个SQL再次来到DB里调用时,DB在该表没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把结果从缓存中返回给Client。这里有一个关建点,就是DB在利用Query_cache工作时,要求该语句涉及的表在这段时间内没有发生变更。那如果该表在发生变更时,Query_cache里的数据又怎么处理呢?首先要把Query_cache和该表相关的语句全部置为失效,然后在写入更新。那么如果Query_cache非常大,该表的查询结构又比较多,查询语句失效也慢,一个更新或是Insert就会很慢,这样看到的就是Update或是Insert怎么这么慢了。所以在数据库写入量或是更新量也比较大的系统,该参数不适合分配过大。而且在高并发,写入量大的系统,建系把该功能禁掉。

#重点优化参数(主库增删改-MyISAM)

query_cache_size=512M

#指定单个查询能够使用的缓冲区大小,缺省为1M

query_cache_limit=2M

#默认是4KB,设置值大对大数据查询有好处,但如果你的查询都是小数据查询,就容易造成内存碎片和浪费

#查询缓存碎片率=Qcache_free_blocks/Qcache_total_blocks*100%

#如果查询缓存碎片率超过20%,可以用FLUSHQUERYCACHE整理缓存碎片,或者试试减小query_cache_min_res_unit,如果你的查询都是小数据量的话。

#查询缓存利用率=(query_cache_size–Qcache_free_memory)/query_cache_size*100%

#查询缓存利用率在25%以下的话说明query_cache_size设置的过大,可适当减小;查询缓存利用率在80%上述就是数据库技术:MySQL配置文件my.cnf优化详解(mysql5.5)分享的全部内容,如果对大家有所用处且需要了解更多关于mysql数据库学习教程,希望大家多多关注—计算机技术网(www.ctvol.com)!

本文来自网络收集,不代表计算机技术网立场,如涉及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。

ctvol管理联系方式QQ:251552304

本文章地址:https://www.ctvol.com/dtteaching/911333.html

(0)
上一篇 2021年10月25日
下一篇 2021年10月25日

精彩推荐